用户2789650
用户2789650
  • 发布:2025-05-13 13:27
  • 更新:2025-05-13 13:27
  • 阅读:85

开发者日常抓包的那些坑与解法:从Charles到Sniffmaster的实战体验

分类:uni-app
iOS

'''### 开发者日常抓包的那些坑与解法:从Charles到Sniffmaster的实战体验

前段时间调试一款iOS App的网络通信模块时,我遭遇了一个典型问题:App明明发出了请求,但Charles 上却毫无记录。折腾半小时之后,发现这款App启用了ATS(App Transport Security)严格模式,同时对HTTPS证书做了双向验证(HTTPS pinning)。

Charles、Fiddler等传统代理工具对这类情况几乎无能为力。虽然可以通过导入自签证书绕过一部分校验,但对于非越狱设备和开启了pin验证的App,抓包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类问题其实在iOS开发和测试中非常普遍,尤其是涉及支付、用户登录等敏感模块时,厂商往往加强了传输层安全。

常见工具尝试对比

  1. Charles:对HTTP、HTTPS普通流量抓包还算友好,代理配置清晰。但对于iOS双向验证场景,基本无能为力。需要额外配置证书,且容易被系统拦截。
  2. Proxyman:界面现代些,支持macOS和iOS,但在某些HTTPS抓包场景仍需越狱或借助系统漏洞,过程复杂。
  3. Wireshark:更偏底层分析,抓原始TCP数据包没问题,但HTTPS流量无法直接解密,还得自己找key去导入SSL日志。
  4. Sniffmaster(抓包大师):这个工具的亮点在于它并不依赖代理。插上设备即可直接读取网络层数据流,免越狱、免root,甚至连配置证书的过程都省略了,支持自动识别协议类型并解析。实测在某些高强度加密场景下仍能完成抓包。

实战场景:只想看某个App的包

前面提到的问题延伸开来,其实我们大多数时候并不想抓全系统的流量,因为那样数据量太大,干扰项太多。比如我只想看一个第三方SDK在初始化时到底发了哪些请求。

Charles 可以设置域名过滤,但不能做到"App级过滤";Proxyman 可以用 profile 限制,但过程麻烦;Sniffmaster 这方面做得不错,可以直接指定App进程,只抓取它的流量。

自定义协议的抓包分析

之前遇到一个老旧物联网项目,设备传输的是私有的二进制协议。一般工具识别不了这些格式,只能导出原始包自己手动分析。Wireshark 支持创建自定义协议解析器,但写 dissector 比较麻烦。Sniffmaster 支持导出数据为Wireshark格式,并可用二进制、十六进制、文本多种视图查看,适合这类情况手动排查。

用JS脚本改包做接口实验

最后分享一个冷门技巧:有些工具提供请求/响应拦截后,允许你动态修改数据进行测试。我以前喜欢用 mitmproxy 脚本做这个事,但写 Python 配合 YAML 配置文件有点绕。Sniffmaster 支持直接用 JavaScript 脚本对请求/响应改写,体验更接近浏览器 DevTools。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场景的个人经验分享,不同工具各有优缺点。如果你常年和网络打交道,建议多个工具组合使用:Charles 快速看日志,Wireshark 深入分析协议,而像 Sniffmaster 这种“插上就能抓”的方案,确实能节省不少调试时间。'''

0 关注 分享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