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和国家税务总局15、16号公告要求,云账户将于2025年10月1日切换为连续劳务服务方案。
2025年6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涉税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为平台内从业人员办理扣缴申报、代办申报若干事项的公告》及其解读共4份配套文件,将从业人员自互联网平台提供直播、推广等17项场景纳入劳务范畴,并规定互联网平台企业要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并预扣预缴税款。也就是说,劳动者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服务且符合以上服务场景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或者是为平台上的劳动者进行款项结算的相关运营主体可以适用公告为其进行扣缴申报和代办申报。
云账户坚决落实党和国家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各项要求,推出连续劳务方案,方案的关键点和具体细节如下。
一、连续劳务下单月劳动者的个税计算方法
按照3%-45%的七级累进预扣率计算税款,并扣除每月5,000元的基本减除费用。相较一般劳务,劳动者每月实际到手收入更多,就单月来讲,对中低收入人群更友好。
(一)计算公式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收入-累计费用^①-^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②^-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其中:①累计费用,按累计收入乘以20%计算;②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互联网平台企业连续取得劳务报酬的月份数计算。
(二)举例
张某从6月份开始在A平台取得劳务报酬,8月和9月未取得劳务报酬所得,无任何专项扣除费用。
月份 | 月收入金额 | 当期预扣预缴应纳税额 |
---|---|---|
6月 | 24,000元 | [24,000×(1-20%)-5,000]×3%=426元;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未超过36,000元,预扣率3%,速算扣除数0。 |
7月 | 27,500元 | [(24,000+27,500)×(1-20%)-5,000×2]×3%-426=510元; |
8-9月 | 0 | 未取得劳务报酬所得,10月重新累计计算 |
10月 | 27,200元 | [27,200×(1-20%)-5,000]×3%=502.8元; |
11月 | 26,000元 | [(27,200+26,000)×(1-20%)-5,000×2]×3%-502.8=474元; |
12月 | 28,000元 | [(27,200+26,000+28,000)×(1-20%)-5,000×3]×10%-2,520-502.8-474=1,499.2元;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6,000元,进入预扣率10%档次,速算扣除数2,520元。 |
合计 | 132,700元 | 426+510+502.8+474+1499.2=3,412元 |
二、多来源收入合并计税与汇算清缴
除通过云账户为企业提供服务获取劳务报酬外,若劳动者还自其他多处获取工资薪金或劳务报酬,则每月每处会为该劳动者单独计算、单独预缴个税金额。最终,在劳动者次年自行办理汇算清缴时,"个人所得税"App会将其自所有平台取得的收入汇总、合并计算,得出其实际应缴个税。
汇算清缴中的实际应缴个税,和单次预缴个税总金额之间可能会有差额,会涉及到退补税。比如,有的专项附加扣除仅在汇算清缴时申报,算下来劳动者全年多交税了,汇算清缴时就会退税;又如,因为同一身份证号每年只能扣除一次6万元减除费用,多处收入会多次扣除6万元/年的减除费用,算下来劳动者全年少交税了,汇算清缴时就需要补税。但总体而言,相同收入水平下连续劳务的劳动者完成汇算清缴后,与一般劳务下的劳动者全年到手收入差不多,但相较于一般劳务,连续劳务预扣预缴的税率相对较低,并且有基本减除费用,劳动者每月到手收入更多,现金流更加充足。
劳动者在次年6月30日前自行登录"个人所得税"App办理汇算清缴,云账户主动提供申报办理操作指南、客服咨询等服务,帮助劳动者解决问题并全程辅助其完成办理。
三、需劳动者配合事项
按照规定,自2025年10月1日开始,劳动者从平台获得的收入需要按劳务报酬所得申报纳税,云账户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并预扣预缴税款,同时按照规定需要对劳动者身份进行实名验证,需劳动者配合重新签署合作协议、进行人脸识别实名验证。云账户App支持劳动者一站式完成协议签署和实名认证,同时在云账户App上也可以进行劳务报酬税费测算,遇到收入纳税等各类业务问题可以直接咨询云账户24小时人工客服热线(含法定节假日):400-6565-739。
0 个评论
该文章目前已经被锁定, 无法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