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loud_UNI_CHB
DCloud_UNI_CHB
  • 发布:2019-04-23 08:52
  • 更新:2020-05-09 16:07
  • 阅读:56985

跨端框架深度评测:微信原生、wepy、mpvue、uni-app、taro、chameleon

分类:uni-app

说明:如下文章为2019年4月发布,2020年的测评版本也已出炉,最新评测点击:跨端开发框架深度横评之2020版

之前 Taro 团队发布了一篇《小程序多端框架全面测评》,让开发者对业界主流的跨端框架,有了初步认识。感谢 Taro 团队的付出。

不过横评这件事,要想得到更精确的结论,其实非常花费时间。它需要:

  • 真实的动手写多个平台的测试demo,比较各个平台的功能、性能,它们的实际情况到底是不是如文档宣传的那样?
  • 真实的学习每个框架,了解它们的学习曲线,在实际开发中遇到问题时,感受它们的文档、教程、社区生态和技服能力到底怎么样?

我们 uni-app 团队投入两周完成了这个深度评测,并定期更新数据。下面我们就分享下,实际开发不同框架的测试例时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各端的兼容测试结果。在本文里,我们团队基于真实测试数据及各框架官网可采集到的公开数据,希望客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框架的选型和优劣。但宥于利益相关,本文的观点很可能是带有偏向性的,大家可以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

评测实验介绍

  • 开发内容:开发一个仿微博小程序首页的复杂长列表,支持下拉刷新、上拉翻页、点赞。

  • 界面如下:
    {.mobile-screenshot}

  • 开发版本:一共开发了6个版本,包括微信原生版、wepy版、mpvue版、taro版、uni-app版、chameleon版(以这些产品发布时间排序,下同),按照官网指引通过cli方式默认安装。

  • 测试代码开源(Github仓库地址:https://github.com/dcloudio/test-framework),
    Tips:若有同学觉得测试代码写法欠妥,欢迎提交 PR 或 Issus

  • 测试机型:红米 Redmi 6 Pro、MIUI 10.2.2.0 稳定版(最新版)、微信版本 7.0.3(最新版)

  • 测试环境:每个框架开始测试前,杀掉各App进程、清空内存,保证测试机环境基本一致;每次从本地读取静态数据,屏蔽网络差异。

  • 测试维度:

    1. 跨端支持度如何?
    2. 性能如何?
    3. 学习门槛
    4. 工具与周边生态

1. 跨端支持度如何

开发一次,到处运行,是每个程序员的梦想。但现实往往变成开发一次,到处调错。

各个待评测框架,是否真得如宣传的那样,一次开发、多端发布?

我们将上述仿微博App依次发布到各平台,验证每个框架在各端的兼容性,结果如下:

测试结果说明:

  • ⭕ 表示支持且功能正常,❌ 表示不支持,其它则表示支持但存在部分bug或兼容问题
  • wepy 宣称计划在2.0版支持其他家小程序,但目前为alpha版。本测试基于wepy官网指引安装的wepy-cli正式版,版本为1.7.3,尚不支持多端
  • taro最新版支持了H5端的下拉刷新,但没有动画(本内容更新日期2019年5月20日)
  • chameleon官网未找到stopPullDownRefresh定义,停止页面下拉刷新需分平台编写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跨端支持度测评结论:uni-app > taro > chameleon > mpvue >wepy原生微信小程序

但是仅有上面的测试还不全面,实际业务要比这个测试例复杂很多。但我们没法开发很多复杂业务做评测,所以还需要再对照各家文档补充一些信息。
由于每个框架的文档中都描述了各种组件和API的跨端支持程度。我们过了几家的文档,发现各家基本是以微信小程序为基线,然后把各种组件和API在其他端实现了一遍:

  • taro:H5端实现了大部分微信的API,App端和微信的差异比较大。
  • uni-app:组件、API、配置,大部分在各个端均已实现,个别API有说明在某些端不支持。可以看出uni-app是完整在H5端实现了一套微信模拟器,在App端实现了一套微信小程序引擎,才达到比较完善的平台兼容性。
  • chameleon:非常常用的一些组件和API在各端已经实现,这部分的平台差异较少。但大量组件和API需要开发者自己分平台写代码。

跨端框架,一方面要考虑框架提供的通用api跨端支持,同时还要考虑不同端的特色差异如何兼容。毕竟每个端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一致。

  • taro:提供了js环境变量判断和统一接口的多端文件,可以在组件、js、文件方面扩展多端,不支持其他环节的分平台处理。
  • uni-app:提供了条件编译模型,所有代码包括组件、js、css、配置json、文件、目录,均支持条件编译,可不受限的编写各端差异代码。
  • chameleon:提供了多态方案,可以在组件、js、文件方面扩展多端,不支持其他方式的分平台处理。

跨端框架,还涉及一个ui框架的跨端问题,评测结果如下:

  • taro:官方提供了taro ui,只支持微信小程序和H5两端,不支持App,详见
  • uni-app:官方提供了uni ui,可全端运行;uni-app还有一个插件市场,里面有很多三方ui组件,详见
  • chameleon:官方提供了cml-ui扩展组件库,可全端运行,但组件数量略少,详见

综合以上信息,本项的最终评测结论:uni-app > taro > chameleon > mpvue > wepy原生微信小程序

2. 跨端框架性能如何

跨端框架基本都是compiler + runtime模式,引入的runtime是否会降低运行性能?

尤其是与原生微信小程序开发相比性能怎么样,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我们依然以上述仿微博小程序为例,测试2个容易出性能问题的点:长列表加载、大量点赞组件的响应。

2.1 长列表加载

仿微博的列表是一个包含很多组件的列表,这种复杂列表对性能的压力更大,很适合做性能测试。

从触发上拉加载到数据更新、页面渲染完成,需要准确计时。人眼视觉计时肯定不行,我们采用程序埋点的方式,制定了如下计时时机:

  • 计时开始时机:交互事件触发,框架赋值之前,如:上拉加载(onReachBottom)函数开头
  • 计时结束时机:页面渲染完毕(微信setData回调函数开头)

Tips:setData回调函数开头可认为是页面渲染完成的时间,是因为微信setData定义如下(微信规范):

|字段 |类型 |必填 |描述 |
|:- |:- |:- |:- |
|data |Object |是 |这次要改变的数据| |
|callback |Function |否 |setData引起的界面更新渲染完毕后的回调函数 |

测试方式:从页面空列表开始,通过程序自动触发上拉加载,每次新增20条列表,记录单次耗时;固定间隔连续触发 N 次上拉加载,使得页面达到 20*N 条列表,计算这 N 次触发上拉到渲染完成的平均耗时。

测试结果如下:

说明:以400条微博列表为例,从页面空列表开始,每隔1秒触发一次上拉加载(新增20条微博),记录单次耗时,触发20次后停止(页面达到400条微博),计算这20次的平均耗时,结果微信原生在这20次 触发上拉 -> 渲染完成 的平均耗时为876毫秒,最快的uni-app是741毫秒,最慢的mpvue是4493毫秒

大家初看这个数据,可能比较疑惑,别急,下方有详细说明

说明1:为何 mpvue/wepy 测试数据不完整?

mpvuewepy 诞生之初,微信小程序尚不支持自定义组件,无法进行组件化开发;mpvuewepy 为解决这个问题,将用户编写的Vue组件,编译为WXML中的模板(template),变相实现了组件化开发能力,提高代码复用性,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很棒的技术方案。

但如此方案,在页面复杂、组件较多的时,会大量增加页面 dom 节点数量,甚至超出微信的 dom 节点数限制。我们在 红米手机(Redmi 6 Pro)上实测,页面组件超过500个时,mpvuewepy 实现的仿微博App就会报出如下异常,并停止渲染,故这两个测试框架在组件较多时,测试数据不完整。这也就意味着,当页面组件太多时,无法使用这2个框架。

dom limit exceeded please check if there's any mistake you've made

Tips:wepy在400条列表以内,为何性能高于微信原生框架,这个跟自定义组件管理开销及业务场景有关(wepy编译为模板,不涉及组件创建及管理开销),后续对微博点赞,涉及组件数据传递时,微信原生框架的性能优势就提现出来了,详见下方测试数据。

说明2:为什么测试数据显示uni-app 会比微信原生框架的性能略好呢?

其实,在页面上有200条记录(200个组件)时,taro 性能数据也比微信原生框架更好。

微信原生框架耗时主要在setData调用上,开发者若不单独优化,则每次都会传递大量数据;而 uni-apptaro 都在调用setData之前自动做diff计算,每次仅传递变动的数据。

例如当前页面有20条数据,触发上拉加载时,会新加载20条数据,此时原生框架通过如下代码测试时,setData会传输40条数据

data: {  
    listData: []  
},  
onReachBottom() { //上拉加载  
    let listData = this.data.listData;  
    listData.push(...Api.getNews());//新增数据  
    this.setData({  
        listData  
    }) //全量数据,发送数据到视图层  
}

开发者使用微信原生框架,完全可以自己优化,精简传递数据,比如修改如下:

data: {  
    listData: []  
},  
onReachBottom() { //上拉加载  
    // 通过长度获取下一次渲染的索引  
    let index = this.data.listData.length;  
    let newData = {}; //新变更数据  
    Api.getNews().forEach((item) => {  
        newData['listData[' + (index++) + ']'] = item //赋值,索引递增  
    })   
    this.setData(newData) //增量数据,发送数据到视图层  
}

经过如上优化修改后,再次测试,微信原生框架性能数据如下:

从测试结果可看出,如果开发者使用非uni-app开发,则必须手动处理setData的差量。这太麻烦了。

这个结果,和web开发类似,web开发也有原生js开发、vue、react框架等情况。如果不做特殊优化,原生js写的网页,性能经常还不如vue、react框架的性能。

也恰恰是因为Vuereact框架的优秀,性能好,开发体验好,所以原生js开发已经逐渐减少使用了。

复杂长列表加载下一页评测结论:微信原生开发手工优化,uni-app>微信原生开发未手工优化,taro > chameleon > wepy > mpvue

注:有人以为uni-app和mpvue是一样的,早期uni-app确实使用过mpvue,但后来因为性能和vue语法支持度问题已经重新开发了。
注:wepy在2.0 alpha里更改了组件编译模式,支持自定义组件,但由于仍是alpha状态,本次评测没有选择。

2.2 点赞组件响应速度

长列表中的某个组件,比如点赞组件,点击时是否能及时的修改未赞和已赞状态?是这项测试的评测点。

测试方式:

  • 选中某微博,点击“点赞”按钮,实现点赞状态状态切换(已赞高亮、未赞灰色),
  • 点赞按钮 onclick函数开头开始计时,setData回调函数开头结束计时;

在红米手机(Redmi 6 Pro)上进行多次测试,求其平均值,结果如下:

说明:也就是在列表数量为400时,微信原生开发的应用,点赞按钮从点击到状态变化需要111毫秒。

测试结果数据说明:

  • wepy/mpvue 测试数据不完整的原因同上,在组件较多时,页面已经不再渲染了
  • 基于微信自定义组件实现组件开发的框架(uni-app/taro/chameleon),组件数据通讯性能接近于微信原生框架,远高于基于template实现组件开发的框架(wepy/mpvue)性能

组件数据更新性能测评:微信原生开发,uni-app,taro > chameleon > wepy > mpvue

综上,本性能测试做了2个测试,长列表加载和组件状态更新,综合2个实验,结论如下:

微信原生开发手工优化,uni-app>微信原生开发未手工优化,taro > chameleon >> wepy > mpvue

3. 学习门槛

DSL语法支持度

主流跨端框架基本都遵循React、Vue(类Vue)语法,其主要目的:复用工程师的现有技术栈,降低学习成本。此时,跨端框架对于原框架(React/Vue)语法的支持度就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如果支持度较低、和原框架语法差异较大,则开发者无异于要学习一门新的框架,成本太高。

实际开发中发现,各个多端框架,都没有完全实现vue、react在web上的所有语法:
taro 对于 JSX 的语法支持是相对完善的,其文档中描述未来版本计划,

更多的 JSX 语法支持,1.3 之后限制生产力的语法只有只能用 map 创造循环组件一条

mpvueuni-app 框架基于 Vue.js 核心,通过修改 Vue.jsruntimecompiler,实现了在小程序端的运行,支持绝大部分的Vue语法;uni-app 编译到微信端曾经使用过mpvue,但后来重新编写,支持了更多vue语法如filter、复杂 JavaScript 表达式等;

wepychameleon 都是 类Vue 的实现,仅支持 Vue 的部分语法,开发时需要单独学习它们的规则;

DSL语法支持评测:uni-app ,taro,> mpvue > wepy,chameleon

学习资料完善度

  • 官方文档、问题搜索、示例demo的完备度方面:
  • wepy:文档只有2页,也无需搜索。仅支持微信,所以组件API等文档都直接看微信的文档。没有提供示例demo。详见
  • mpvue:文档较少,但其概念不复杂,也没有支持H5、App,所以组件API等文档都直接看微信的文档,学习难度低。问题搜索效果一般。没有提供示例demo。详见
  • taro:基础API文档完整,具体使用问题资源较少,问题搜索效果一般,示例demo只包含基础功能,仅发布了微信一端。详见
  • uni-app:基础文档和各种使用专题内容丰富,问题搜索效果较好,示例demo功能完备,并发布为7端上线。详见
  • chameleon:基础API文档完整,具体使用问题资源较少,问题搜索效果一般,示例demo只包含基础功能,仅发布了微信一端。详见
  • 教学课程方面:

学习资料完善度评测:uni-app > mpvue , taro > chameleon > wepy

技术支持和社区活跃度

开发难免遇到问题,官方技术支持和社区活跃度很重要。

本次评测demo开发期间,我们的同学(同时掌握vue和react),在学习研究各个多端框架时,切实感受到由于语法、学习资料、社区的差异带来的学习门槛,吐出了很多槽。

综合评估,本项评测结论:uni-app > taro > mpvue > wepy > chameleon

Tips:本测评忽略React、Vue两框架自身的学习门槛

4. 工具和周边生态

工具

所有多端框架均支持cli模式,可以在主流前端工具中开发。
各框架基本都带有d.ts的语法提示库。
由于mpvueuni-apptaro直接支持vuereact语法,配套的ide工具链较丰富,着色、校验、格式化完善,chameleon针对部分编辑器推荐了插件,wepy的有一些三方维护的vscode插件。

工具属性维度,明显高出一截的框架是uni-app,其出品公司同时也是HBuilder的出品公司,DCloud.io
HBuilder/HBuilderX系列是四大主流前端开发工具(可对比百度指数),其为uni-app做了很多优化,故uni-app的开发效率、易用性非其他框架可及。
当然对于不习惯HBuilderX的开发者而言,uni-app的这个优势无法体现。

周边生态

一个底层框架,其周边配套非常重要,比如ui库、js库、项目模板。

  • wepy:出现时间久,开源的项目示例较多。其没有自身的组件生态,沿用微信的生态。
  • mpvue:发布时间也较早,历史积累较多,支持微信的组件生态,但会把微信的自定义组件编译为页面模板,导致性能问题。
  • taro:官方提供了taro ui,github上有一些开源项目。不过taro ui只支持小程序和H5,不支持App端。taro提供了物料市场,但截至到19年10月28日,只有64个插件。
  • uni-app:提供了插件市场,ui库、周边模板丰富。截至到19年10月28日,有850个插件。这些优质的插件已经超过了原生小程序的生态,比如原生小程序经常用到的wxParse、wx-echart、vant ui weapp等,在功能和性能上,均不如uni-app插件市场里的插件。可以另行参考https://ask.dcloud.net.cn/article/35489
  • chameleon:还没有形成周边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uni-appmpvue的插件生态是互通的,都是vue插件。所以双方还联合举办了插件大赛。这个联合生态的周边丰富度,是目前各个框架中最丰富的。

综上比较,工具和周边生态评测结论:uni-app,mpvue > wepy > taro > chameleon

其他常见评测指标

github star:

| |wepy |mpvue |taro |uni-app|chameleon |
|-- |-- |-- |-- |-- |-- |
|6月20日 |18053 |17714 |19584 |8596 |5369 |
|10月28日 | 19.1k |18.9k |22.4k |14.3k |6.8k |
|增幅 |1047 |1186 |2816 |5704 |1431 |

github star 绝对值对比: taro > wepy >mpvue > uni-app > chameleon
增幅对比:uni-app>taro>mpvue>chameleon,wepy
由于uni-appchameleon推出时间较晚,总star还不多,但从增速来看,最高的是uni-app,其次是taro。这比总star更能说明当前的情况。

百度指数

百度指数代表了开发者的搜索量和包含关键字的网页数量。如下是各跨端框架近7天(2019-03-24 ~ 2019-03-30)的百度指数:

Tips:

  • wepy未被百度指数收录,说明其搜索量和包含该关键字的网页数量都不够多。

可以看出一个较大的冲突就是uni-app的star数量较少,而百度指数较高。

根据我们分析,star数量和产品发布时间有关,也和用户使用习惯有关。大多框架的交流互动主要是github的issus,而uni-app的开发者在其问答社区交流,github页面访问量较低。

案例

我们对比了每个框架公布的案例,如下的框架名称的超链接已指向其案例页面,可以直接访问。

仅看发布到微信小程序的案例,数量和质量综合对比,uni-app >wepy > mpvue > taro > chameleon

如果看多端案例,综合对比,uni-app > taro > mpvue > wepy > chameleon

  • wepy:出品较早,赶上了第一拨小程序开发需要脚手架的机会,知名案例较多,包括很多一线互联网公司。
  • mpvuetaro:跨端框架的出品方本身为一线互联网公司,其内部项目会使用这些框架,经受过实战考验。除内部项目外,外部项目多以创业项目为主,鲜有其他一线互联网公司使用。
  • uni-app:案例很多,包括知名互联网公司、政府单位、创业者,官方数据已经超过10w+。各端案例都很丰富。
  • chameleon:案例不多,仅公布了几个微信小程序案例和百度小程序案例。

其他补充说明

1. App侧的补充说明

目前有tarouni-appchameleon三家框架支持App端。但在App端大多是三方产品,比如taro使用react nativechameleon使用weex

不管react native还是weex,其架构与小程序架构完全不同,从排版到API能力都差别很大,所以这类产品跨App端时兼容性较差。

uni-app的App端,内置一个完整小程序引擎,并补充了可选的weex引擎给对性能要求更高的开发者。这也是uni-app在App端能够正常运行微信小程序代码的原因。

整个业内目前还不存在一个完全开源的小程序引擎(微信、百度、支付宝、头条的小程序引擎源码均未开源)。uni-app的小程序引擎不是全开源,而是能力层开源,中控未开源。

所以可能各家的多端框架,在App端都有不完美的地方,需要开发者使用时注意。

其实App引擎并非前端领域,是原生领域的另一个竞技场。了解uni-appreact nativeweexflutter的差别,另见文档https://ask.dcloud.net.cn/article/36083

2. 转换和混写

taro提供了原生小程序转换为taro工程的转换器,也支持在原生小程序里部分页面嵌入taro编写的页面。
uni-app有三方转换器,包括原生小程序、wepy框架小程序、mpvue框架小程序,都可以转换为uni-app。但不支持wxml混写。
chameleon提供了转换的文档,没有官方转换工具,但uni-app有三方开发的开源转换器。

结语

真实客观的永远是实验和数据,而不是结论。不同需求的开发者,可以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自行得出自己的选型结论。

但作为一篇完整的评测,我们也必须提供一份总结,虽然它可能加入了我们的主观感受:

  • 如果你只开发微信小程序,不做多端,uni-app是更好的选择,除非你有兴趣手动优化原生小程序的代码,或者对react非常熟悉不愿意学习vue也可以使用taro。另外注意,使用微信原生开发,对于webpack、各种预处理器、工程化流程的支持很不好,大公司很少用原生微信开发,还是用框架开发更合适。

  • 如果你主要为了统一各家小程序,uni-app仍然是最好的选择,taro次之。

  • 如果你还需要跨端到H5侧,那么uni-app在跨端兼容方面会让你更省心。

  • 如果你还需要跨端到App侧,那么uni-app是唯一可商用的选择。

当然,uni-app也距离完美尚远,只是在参比框架中相对有优势。uni-app团队仍将持续完善产品,帮助开发者提升投入产出、提升开发体验!

如有读者认为本文中任何评测失真,欢迎在这里报 issuse

10 关注 分享
x***@126.com 追梦随想 逐鹿实验室 剑心无间 DCloud_heavensoft Trust 小熊是安妮的 1***@qq.com 4***@qq.com 1***@163.com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fatesgo

fatesgo

红米20 出现录音,MP3播放不正常的问题
2020-05-09 16:07
1***@qq.com

1***@qq.com

https://ask.dcloud.net.cn/question/75006

请先处理下这个BUG,发了这么多天了,一点回应也没有!
2019-09-02 14:40
hellforever

hellforever

其实App引擎并非前端领域,是原生领域的另一个竞技场。后续uni-app会再出一个与cordova、react native、weex、flutter的横评
-----------------------------------------------------------------------------------------------------------------------------------------
请问这个横评什么时候出?
2019-05-01 02:29
小明子

小明子

回复 DCloud_UNI_CHB :
我看的是github上面你们的源码啊,scroll-view组件中的template标签里面用的就是 uni-scroll-view啊,难道我看错了?
路径:https://github.com/dcloudio/uni-app/blob/master/src/core/view/components/scroll-view/index.vue
代码:
<template>
<uni-scroll-view v-on="$listeners">
<div
ref="wrap"
class="uni-scroll-view">
<div
ref="main"
:style="{'overflow-x': scrollX?'auto':'hidden','overflow-y': scrollY?'auto':'hidden'}"
class="uni-scroll-view">
<div ref="content">
<slot/>
</div>
</div>
</div>
</uni-scroll-view>
</template>
2019-04-30 12:02
DCloud_UNI_CHB

DCloud_UNI_CHB (作者)

回复 小明子 :
只有scroll-view、swiper组件,没有uni-scroll-view,uni-swiper 组件,你看到的是chrome浏览器下的自定义标签吧
2019-04-29 18:55
小明子

小明子

回复 DCloud_heavensoft :
1、uni-app基础的组件确实开源,但是类似uni-scroll-view,uni-swiper貌似没有看到组件源代码。
2、5+引擎,自己想做基于xmlhttprequest的通讯组件,实现服务证书验证也没办法做,重写webview也做不了
3、APP安全,尤其是安卓的,代码混淆,二次打包,反逆向,防劫持等,很多基础安全都不支持(第三方评测过)
4、崩溃信息采集,我看了SDK里面代码,崩溃信息默认会上传到你们的服务器上,我们也自己实现了,但是错误信息太笼统,根本不好定位问题。

只是做一款APP没问题,但是客户比较重视APP的安全与运维,感觉你们官方的在这个方面貌似不太重视啊。
2019-04-29 18:10
DCloud_UNI_CHB

DCloud_UNI_CHB (作者)

回复 8***@qq.com :
帖子地址发出来
2019-04-26 17:01
8***@qq.com

8***@qq.com

onReachBottom 在安卓手机都不执行,报bug没人理,
2019-04-26 15:31
DCloud_heavensoft

DCloud_heavensoft

回复 小明子 :
uni-app是开源的,5+引擎是能力层开源,https://github.com/dcloudio/H5P.Android。什么安全解决方案?信息采集见许可协议
2019-04-25 20:12
小明子

小明子

uni-app代码开源吗? 应用安全有解决方案吗?应用管理配套呢?APP信息采集,崩溃信息收集呢?
2019-04-25 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