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uilder的几个功能细节的建议
本人使用过微软系列的vs各种, phpstrom,webstrom,notepad++,安卓as, java的eclipse 大概主流的这些吧,说这些是因为我想谦卑的希望xbuilder 能在细节上添加或者改进一下,
或许用起来更流畅,当然当前的一些功能也非常的具有其他软件没有的.
第一点: 右键 复制 剪贴 只需要这四个字就可以,有时候用右键时 ,找复制 还需要思考
哦~~这文章输入框还不能直接粘贴 qq截切过来的图.....我还是不提建议了...
还是说完吧
支持左侧拖js 文件到文档,可以把目录引用到代码里,多方便.
我看很多java 家族左侧文件名有个通病,就是点击两次不能改名,还得右键重命名,这个功能也挺不错的
千篇一律的ctrl+鼠标左键找 源头,为何hbuilder 选择用alt 加鼠标左键.
本人使用过微软系列的vs各种, phpstrom,webstrom,notepad++,安卓as, java的eclipse 大概主流的这些吧,说这些是因为我想谦卑的希望xbuilder 能在细节上添加或者改进一下,
或许用起来更流畅,当然当前的一些功能也非常的具有其他软件没有的.
第一点: 右键 复制 剪贴 只需要这四个字就可以,有时候用右键时 ,找复制 还需要思考
哦~~这文章输入框还不能直接粘贴 qq截切过来的图.....我还是不提建议了...
还是说完吧
支持左侧拖js 文件到文档,可以把目录引用到代码里,多方便.
我看很多java 家族左侧文件名有个通病,就是点击两次不能改名,还得右键重命名,这个功能也挺不错的
千篇一律的ctrl+鼠标左键找 源头,为何hbuilder 选择用alt 加鼠标左键.
关于uni.downloadFile与uni.saveFiled文件名不一,解决方案思路
uni.downloadFile 下载的文件是临时的,名字是下载文件的名字
uni.saveFiled 本地保存 ,名字是时间戳
实现缓存:如何让保存到 本地的文件 和 下载文件的原名 一样 (好像两个都不支持下载文件到指定位置和改变下载文件名)
解决方案思路
可以考虑uni.setStorageSync(本地缓存) 同时缓存两个值 当下载文件名改变时 才进行下一步操作
有好的方案 大家可以进行讨论
uni.downloadFile 下载的文件是临时的,名字是下载文件的名字
uni.saveFiled 本地保存 ,名字是时间戳
实现缓存:如何让保存到 本地的文件 和 下载文件的原名 一样 (好像两个都不支持下载文件到指定位置和改变下载文件名)
解决方案思路
可以考虑uni.setStorageSync(本地缓存) 同时缓存两个值 当下载文件名改变时 才进行下一步操作
有好的方案 大家可以进行讨论
收起阅读 »开发者中心Unipush分组对比优化介绍
消息推送分组对比功能优化介绍
分组测试功能支持在同一个推送计划中,添加2-5条文案/人群进行对比测试,通过对各测试组的到达、展示、点击数据的监测分析,筛选出最优文案/人群,并支持实时及定时地按最优测试组补发剩余用户,提高通知消息点击率,助力运营提效。
【更新简述】
- 支持实时及定时按最优测试组补发剩余用户
- 测试分组:从最多支持2组增加到最多支持5组测试
- 页面改版,模块划分为:测试内容、推送设置、Android配置、ios配置
- 测试模式:仍旧支持“对比通知文案”和“对比用户群体”
- 测试目标平台:在支持Android的基础上,新增支持iOS
- 测试人群:在支持随机用户、标签用户、用户分组的基础上,新增支持CID用户及别名用户
- 测试推送设置:在支持设置消息有效时长、定时的基础上,新增支持定速、厂商策略
- 新增Android配置:支持设置通知渠道模板、后续动作
- 新增iOS配置:支持设置badge,sound,附加字段
- 新增测试任务管理:支持取消测试、停止测试、停止补发
备注:AB测试不适合进行大范围推送场景,为了达到精准推送的目的,每组参测人数建议大于10000人,所有组合计参测人数最大值是150000人。测试组测试人数建议相同
【更新详情】
1.支持实时及定时按最优测试组补发剩余用户
新增对分组测试的到达、展示、点击等后效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分析,筛选出最优测试组,支持实时及定时的自动或手动补发,将测试得到的最佳文案/人群,推送给剩余的目标用户,优化推送的点击效果。
(1)自动补发
①根据测试的后效数据分析,自动筛选出最佳文案/人群,并直接推送给剩余的目标用户,优化推送的点击效果。
②测试的后效数据分析主要通过点击率实现:点击率=点击数/到达率。
③可设置定时补发功能,也就是设置测试消息下发后、自动补发的生效起始时间,支持15分钟-12小时。
④可设置默认文案功能,用于在多文案/人群测试中,在多文案中选择出其中一个文案作为默认文案,当出现点击率无法及时统计而导致系统无法自动选出最佳文案/人群补发时,发送默认文案。
(2)手动补发
在【数据统计】-【推送记录】-【分组测试记录】中查看分组测试的详情及效果数据,自行手动选择补发组。
(3)【测试人群】选择【CID用户】和【别名用户】时,不支持补发功能。
(4)当在【按最优测试结果补发剩余用户】选择【自动补发】或【手动补发】时,剩余用户的补发推送完成后,会在【推送记录】-【通知消息】的记录中,生成一条相应的推送记录,可查看推送详情及效果数据。
2.测试分组:从最多支持2组增加到最多支持5组测试
3.页面改版,模块划分为:测试内容、推送设置、Android配置、iOS配置
4.测试模式:仍旧支持“对比通知文案”和“对比用户群体”
(1)对比通知文案:向多组属性相似的人群推送多个不同的文案,测试哪个文案更受用户欢迎;
(2)对比用户群体:将相同的文案内容推送给多组属性不同的人群,测试该文案内容更受哪类人群欢迎。
5.测试目标平台:在支持Android的基础上,新增支持iOS
6.测试人群:在支持随机用户、标签用户、用户分组的基础上,新增支持CID用户及别名用户
7.测试推送设置:在支持设置消息有效时长、定时的基础上,新增支持定速、厂商策略
8.新增Android配置:支持设置通知渠道模板、后续动作
9.新增iOS配置:支持设置badge、sound、附加字段
10.新增测试任务管理:支持取消测试、停止测试、停止补发
(1)测试任务定时,还未开始下发测试组前,操作支持:取消测试、取消补发
(2)已下发测试任务,还未开始补发剩余用户前,操作支持:停止测试、取消补发
消息推送分组对比功能优化介绍
分组测试功能支持在同一个推送计划中,添加2-5条文案/人群进行对比测试,通过对各测试组的到达、展示、点击数据的监测分析,筛选出最优文案/人群,并支持实时及定时地按最优测试组补发剩余用户,提高通知消息点击率,助力运营提效。
【更新简述】
- 支持实时及定时按最优测试组补发剩余用户
- 测试分组:从最多支持2组增加到最多支持5组测试
- 页面改版,模块划分为:测试内容、推送设置、Android配置、ios配置
- 测试模式:仍旧支持“对比通知文案”和“对比用户群体”
- 测试目标平台:在支持Android的基础上,新增支持iOS
- 测试人群:在支持随机用户、标签用户、用户分组的基础上,新增支持CID用户及别名用户
- 测试推送设置:在支持设置消息有效时长、定时的基础上,新增支持定速、厂商策略
- 新增Android配置:支持设置通知渠道模板、后续动作
- 新增iOS配置:支持设置badge,sound,附加字段
- 新增测试任务管理:支持取消测试、停止测试、停止补发
备注:AB测试不适合进行大范围推送场景,为了达到精准推送的目的,每组参测人数建议大于10000人,所有组合计参测人数最大值是150000人。测试组测试人数建议相同
【更新详情】
1.支持实时及定时按最优测试组补发剩余用户
新增对分组测试的到达、展示、点击等后效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分析,筛选出最优测试组,支持实时及定时的自动或手动补发,将测试得到的最佳文案/人群,推送给剩余的目标用户,优化推送的点击效果。
(1)自动补发
①根据测试的后效数据分析,自动筛选出最佳文案/人群,并直接推送给剩余的目标用户,优化推送的点击效果。
②测试的后效数据分析主要通过点击率实现:点击率=点击数/到达率。
③可设置定时补发功能,也就是设置测试消息下发后、自动补发的生效起始时间,支持15分钟-12小时。
④可设置默认文案功能,用于在多文案/人群测试中,在多文案中选择出其中一个文案作为默认文案,当出现点击率无法及时统计而导致系统无法自动选出最佳文案/人群补发时,发送默认文案。
(2)手动补发
在【数据统计】-【推送记录】-【分组测试记录】中查看分组测试的详情及效果数据,自行手动选择补发组。
(3)【测试人群】选择【CID用户】和【别名用户】时,不支持补发功能。
(4)当在【按最优测试结果补发剩余用户】选择【自动补发】或【手动补发】时,剩余用户的补发推送完成后,会在【推送记录】-【通知消息】的记录中,生成一条相应的推送记录,可查看推送详情及效果数据。
2.测试分组:从最多支持2组增加到最多支持5组测试
3.页面改版,模块划分为:测试内容、推送设置、Android配置、iOS配置
4.测试模式:仍旧支持“对比通知文案”和“对比用户群体”
(1)对比通知文案:向多组属性相似的人群推送多个不同的文案,测试哪个文案更受用户欢迎;
(2)对比用户群体:将相同的文案内容推送给多组属性不同的人群,测试该文案内容更受哪类人群欢迎。
5.测试目标平台:在支持Android的基础上,新增支持iOS
6.测试人群:在支持随机用户、标签用户、用户分组的基础上,新增支持CID用户及别名用户
7.测试推送设置:在支持设置消息有效时长、定时的基础上,新增支持定速、厂商策略
8.新增Android配置:支持设置通知渠道模板、后续动作
9.新增iOS配置:支持设置badge、sound、附加字段
10.新增测试任务管理:支持取消测试、停止测试、停止补发
(1)测试任务定时,还未开始下发测试组前,操作支持:取消测试、取消补发
(2)已下发测试任务,还未开始补发剩余用户前,操作支持:停止测试、取消补发
UDP 通信 (android)
var DatagramPacket;
var DatagramSocket;
var InetAddress;
var JString;
var socket;
var port = 10000;
var timeout = 6000;
try {
DatagramPacket = plus.android.importClass('java.net.DatagramPacket');
DatagramSocket = plus.android.importClass('java.net.DatagramSocket');
InetAddress = plus.android.importClass('java.net.InetAddress');
JString = plus.android.importClass('java.lang.String');
if (DatagramSocket == undefined) {
return;
}
socket = new DatagramSocket(port);
// 设置接收超时时长
socket.setSoTimeout(timeout);
// 创建广播地址
var broadcastAddress = InetAddress.getByName('255.255.255.255');
// 发送广播数据
var sendData = this.stringToByte("广播的数据");
var sendPacket = new DatagramPacket(sendData, sendData.length, broadcastAddress, port);
socket.send(sendPacket);
// 接收数据
var isReceive = true;
while(isReceive){
try{
// 设置接收缓存,需要用0填充,否则为 null 无法接收。
var buffer = new Array(1024).fill(0);
var packet = new DatagramPacket(buffer, buffer.length);
socket.receive(packet);
var data = new JString(packet.getData()).trim();
if (data.length == 0){
// 接收超时,结束接收
isReceive = false;
}else{
console.log('===========收到数据============',data);
}
}catch(ex){
isReceive = false;
}
}
} catch (ex) {
console.log('===========出错了============',ex);
} finally {
if (socket != undefined){
socket.close();
}
} var DatagramPacket;
var DatagramSocket;
var InetAddress;
var JString;
var socket;
var port = 10000;
var timeout = 6000;
try {
DatagramPacket = plus.android.importClass('java.net.DatagramPacket');
DatagramSocket = plus.android.importClass('java.net.DatagramSocket');
InetAddress = plus.android.importClass('java.net.InetAddress');
JString = plus.android.importClass('java.lang.String');
if (DatagramSocket == undefined) {
return;
}
socket = new DatagramSocket(port);
// 设置接收超时时长
socket.setSoTimeout(timeout);
// 创建广播地址
var broadcastAddress = InetAddress.getByName('255.255.255.255');
// 发送广播数据
var sendData = this.stringToByte("广播的数据");
var sendPacket = new DatagramPacket(sendData, sendData.length, broadcastAddress, port);
socket.send(sendPacket);
// 接收数据
var isReceive = true;
while(isReceive){
try{
// 设置接收缓存,需要用0填充,否则为 null 无法接收。
var buffer = new Array(1024).fill(0);
var packet = new DatagramPacket(buffer, buffer.length);
socket.receive(packet);
var data = new JString(packet.getData()).trim();
if (data.length == 0){
// 接收超时,结束接收
isReceive = false;
}else{
console.log('===========收到数据============',data);
}
}catch(ex){
isReceive = false;
}
}
} catch (ex) {
console.log('===========出错了============',ex);
} finally {
if (socket != undefined){
socket.close();
}
} 收起阅读 »
rsa 加密(已经做成js 可以随便使用)默认支持大数据分块加密,支持私玥加密,公玥解密-公玥加密,私玥解密.
基于jsencrypt 的修改.
直接引用 import RSAEncrypt from '@/common/rsa.js';
中文大数据加密需要把数据转换位base64
var rsa=new RSA();
//生成私玥
var pri=rsa.Key.private();
//生成公玥
var pub=rsa.Key.public();
//待加密的数据,中文base64之后的.自己base64解码后就是原始数据,这里已经超过512了.
var estr="IOi/kOihjOWIsHByb21pc2UoKS50aGVu77yM5Y+R546w5pivcHJvbWlzZeWvueixoe+8jOaOqOWIsOW+ruS7u+WKoemYn+WIl+S4rQ0KDQomIzE4Mzsg5omn6KGMY29uc29sZS5sb2coJiMzOTtlbmQgYXN5bmMmIzM5OykNCg0KJiMxODM7IHRlc3Qx5aSW6Z2i55qE5ZCM5q2l5Luj56CB5omn6KGM57uT5p2f5ZCO77yM5Zue5YiwdGVzdDHkuK3vvIxjb25zb2xlLmxvZyhhd2FpdCB0ZXN0MigpKeaJp+ihjOWujOaIkOWQjui/lOWbnlByb21pc2UgeyZsdDtyZXNvbHZlZCZndDs6ICJyZXR1cm4gdGVzdDIgdmFsdWUife+8jOaYr3Byb21pc2Xlr7nosaHvvIzmjqjliLDlvq7ku7vliqHpmJ/liJfkuK0NCg0KJiMxODM7IOatpOaXtuesrOS4gOS4quWuj+S7u+WKoee7k+adn++8jOaJp+ihjOaJgOacieeahOW+ruS7u+WKoe+8jOWboOS4uuW+ruS7u+WKoemYn+WIl+WFiOi/m+WFiOWHuu+8jOaJgOS7peWFiOaJp+ihjGNvbnNvbGUubG9nKCYjMzk7cHJvbWlzZTImIzM5OynvvIzlkI7miafooYxjb25zb2xlLmxvZygmIzM5O3JldHVybiB0ZXN0MiB2YWx1ZSYjMzk7KQ0KDQomIzE4Mzsg5omn6KGMdGVzdDLlrozmiJDlkI7vvIzlkI7pnaLnmoTku6PnoIHkuI3lho3pmLvloZ7vvIzmiafooYxjb25zb2xlLmxvZygmIzM5O2VuZCB0ZXN0MSYjMzk7KTsNCg0KJiMxODM7IOaJp+ihjOS4i+S4quWuj+S7u+WKoe+8jOWNs+aJp+ihjGNvbnNvbGUubG9nKCYjMzk7c2V0VGltZW91dCYjMzk7KTsNCg0K6KGl5YWF5LiL5pyJ5YWz5a6P5Lu75Yqh5ZKM5b6u5Lu75Yqh55qE55+l6K+G";
//私玥加密
console.log("私玥加密");
var ec=rsa.encrypt.private(estr,pri);
console.log(ec);
//公玥解密
console.log("公玥解密");
var dc=rsa.decrypt.public(ec,pub);
console.log(dc);
//公玥加密
console.log("公玥加密");
var ecp=rsa.encrypt.public(estr,pub);
console.log(ecp);
//私玥解密
console.log("私玥解密");
var dcp=rsa.decrypt.private(ecp,pri);
console.log(dcp);
附近里面2个js 一个rsa.js 可以直接使用.
另一个是 修改过后的jsencrypt.js
导入到 common文件夹 引入 rsa.js 就OK
欢迎技术交流.
基于jsencrypt 的修改.
直接引用 import RSAEncrypt from '@/common/rsa.js';
中文大数据加密需要把数据转换位base64
var rsa=new RSA();
//生成私玥
var pri=rsa.Key.private();
//生成公玥
var pub=rsa.Key.public();
//待加密的数据,中文base64之后的.自己base64解码后就是原始数据,这里已经超过512了.
var estr="IOi/kOihjOWIsHByb21pc2UoKS50aGVu77yM5Y+R546w5pivcHJvbWlzZeWvueixoe+8jOaOqOWIsOW+ruS7u+WKoemYn+WIl+S4rQ0KDQomIzE4Mzsg5omn6KGMY29uc29sZS5sb2coJiMzOTtlbmQgYXN5bmMmIzM5OykNCg0KJiMxODM7IHRlc3Qx5aSW6Z2i55qE5ZCM5q2l5Luj56CB5omn6KGM57uT5p2f5ZCO77yM5Zue5YiwdGVzdDHkuK3vvIxjb25zb2xlLmxvZyhhd2FpdCB0ZXN0MigpKeaJp+ihjOWujOaIkOWQjui/lOWbnlByb21pc2UgeyZsdDtyZXNvbHZlZCZndDs6ICJyZXR1cm4gdGVzdDIgdmFsdWUife+8jOaYr3Byb21pc2Xlr7nosaHvvIzmjqjliLDlvq7ku7vliqHpmJ/liJfkuK0NCg0KJiMxODM7IOatpOaXtuesrOS4gOS4quWuj+S7u+WKoee7k+adn++8jOaJp+ihjOaJgOacieeahOW+ruS7u+WKoe+8jOWboOS4uuW+ruS7u+WKoemYn+WIl+WFiOi/m+WFiOWHuu+8jOaJgOS7peWFiOaJp+ihjGNvbnNvbGUubG9nKCYjMzk7cHJvbWlzZTImIzM5OynvvIzlkI7miafooYxjb25zb2xlLmxvZygmIzM5O3JldHVybiB0ZXN0MiB2YWx1ZSYjMzk7KQ0KDQomIzE4Mzsg5omn6KGMdGVzdDLlrozmiJDlkI7vvIzlkI7pnaLnmoTku6PnoIHkuI3lho3pmLvloZ7vvIzmiafooYxjb25zb2xlLmxvZygmIzM5O2VuZCB0ZXN0MSYjMzk7KTsNCg0KJiMxODM7IOaJp+ihjOS4i+S4quWuj+S7u+WKoe+8jOWNs+aJp+ihjGNvbnNvbGUubG9nKCYjMzk7c2V0VGltZW91dCYjMzk7KTsNCg0K6KGl5YWF5LiL5pyJ5YWz5a6P5Lu75Yqh5ZKM5b6u5Lu75Yqh55qE55+l6K+G";
//私玥加密
console.log("私玥加密");
var ec=rsa.encrypt.private(estr,pri);
console.log(ec);
//公玥解密
console.log("公玥解密");
var dc=rsa.decrypt.public(ec,pub);
console.log(dc);
//公玥加密
console.log("公玥加密");
var ecp=rsa.encrypt.public(estr,pub);
console.log(ecp);
//私玥解密
console.log("私玥解密");
var dcp=rsa.decrypt.private(ecp,pri);
console.log(dcp);
附近里面2个js 一个rsa.js 可以直接使用.
另一个是 修改过后的jsencrypt.js
导入到 common文件夹 引入 rsa.js 就OK
欢迎技术交流.
收起阅读 »uni-app如何支持npm分包
一、背景
我们美家移动端业务使用uni-app实现一码多端,目前上线了APP(包括Android和ios),微信小程序、百度小程序和H5。
从去年6月份以来,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从最初单一产品线,不断孵化出包括逛逛美家、美家工作台APP、美家旺铺、美家直播Live、智能名片多个比较庞大的产品体系。之间存在大量可复用的模块、组件和页面,于是搭建npm私有仓库,目前接近50个包,接近400个版本,周下载量接近140次,接下来会加快节奏,将更多公共资源整合进来。
uni-app项目引入npm包(即使是分包页面引入),打包微信小程序后,都会统一编译到小程序根目录的 node-modules 文件夹。其中,我们有个自主开发的直播模块,打包后,接近1M大小,多个项目引入后,导致主包过大,如果粗暴将node-modules设为分包,会影响主包的其他页面。咨询uni-app相关开发人员,得到的回复是:确实不支持npm分包,处理起来会比较复杂,暂时也没有支持计划。为了满足业务需要,只能自力更生!
二、思路
将需要分包的npm包复制一份到分包目录,改成相对路径引入,这样打包之后,引入的npm包就会在分包里面。很明显,这种事情不能靠手工去处理。uni-app底层是通过webpack打包,可以通过开发插件解决问题。想到两种方案:
-
添加JSON配置文件,手动维护
需要分包的npm包和引用文件路径的映射关系,分包页面通过相对路径引入npm包,在webpack解析模块前,比如beforeRun阶段,根据配置,将npm包自动copy到引用文件所在的目录。 -
DSL阶段:约定一种引入分包的import语法。AST阶段:添加Babel模块解析器解析分包语法,再将解析的npm包copy到引用文件所在目录,同时模块路径改成相对路径。
三、对比
- 方案1,配置繁琐,而且引用和配置存在松散耦合关系,随着项目的不断迭代,容易导致JSON配置文件越来越臃肿和冗余,不好维护。
- 方案2,语法层控制,不存在松散耦合,是否需要分包,切换语法就好,添加删除引入,不需要修改配置,不会出现历史包袱问题。
四、实现
本着约定大于配置的原则,最终我们采用方案2。
约定
分包import语法:
import module from "subpack:module"
模块解析器
基于babel-plugin-module-resolver模块解析插件进行扩展。
1.安装依赖
npm install babel-plugin-module-resolver --save-dev
2.配置babel.config.js
1、通过cli构建的项目:在项目根目录下。
2、通过HBuilderX创建的项目:安装目录下HBuilderX/plugins/uniapp-cli/babel.config.js
const fs = require('fs-extra');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plugins = [
["module-resolver", {
"root": ["./"],
resolvePath(sourcePath, currentFile, opts) {
// 解析模块路径
const [scope,pakageName] = sourcePath.split(":");
// 判断是否为分包模块
if(scope == "subpack"){
// 如果是,将npm包copy到当前引入文件所在目录
fs.copySync(`./node_modules/${pakageName}/`, `${path.dirname(currentFile)}/${pakageName}`);
// 改成相对路径引用
sourcePath = `./${pakageName}`
}
return sourcePath;
}
}]
]
...
五、写在最后
通过上述方案,暂时可以满足我们目前的业务需求。还存在两个问题:
- 通过HBuilderX创建的项目,根目录配置
babel.config.js无效,需要去安装目录下手动配置,版本升级,会被覆盖。 - 约定分包引入的npm包,其引入的npm包,是否需要一起做分包处理,目前我们是没做的,还在权衡。
如果大家有其他思路,欢迎一起沟通讨论。最后感谢一下优秀的Dcloud团队!
一、背景
我们美家移动端业务使用uni-app实现一码多端,目前上线了APP(包括Android和ios),微信小程序、百度小程序和H5。
从去年6月份以来,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从最初单一产品线,不断孵化出包括逛逛美家、美家工作台APP、美家旺铺、美家直播Live、智能名片多个比较庞大的产品体系。之间存在大量可复用的模块、组件和页面,于是搭建npm私有仓库,目前接近50个包,接近400个版本,周下载量接近140次,接下来会加快节奏,将更多公共资源整合进来。
uni-app项目引入npm包(即使是分包页面引入),打包微信小程序后,都会统一编译到小程序根目录的 node-modules 文件夹。其中,我们有个自主开发的直播模块,打包后,接近1M大小,多个项目引入后,导致主包过大,如果粗暴将node-modules设为分包,会影响主包的其他页面。咨询uni-app相关开发人员,得到的回复是:确实不支持npm分包,处理起来会比较复杂,暂时也没有支持计划。为了满足业务需要,只能自力更生!
二、思路
将需要分包的npm包复制一份到分包目录,改成相对路径引入,这样打包之后,引入的npm包就会在分包里面。很明显,这种事情不能靠手工去处理。uni-app底层是通过webpack打包,可以通过开发插件解决问题。想到两种方案:
-
添加JSON配置文件,手动维护
需要分包的npm包和引用文件路径的映射关系,分包页面通过相对路径引入npm包,在webpack解析模块前,比如beforeRun阶段,根据配置,将npm包自动copy到引用文件所在的目录。 -
DSL阶段:约定一种引入分包的import语法。AST阶段:添加Babel模块解析器解析分包语法,再将解析的npm包copy到引用文件所在目录,同时模块路径改成相对路径。
三、对比
- 方案1,配置繁琐,而且引用和配置存在松散耦合关系,随着项目的不断迭代,容易导致JSON配置文件越来越臃肿和冗余,不好维护。
- 方案2,语法层控制,不存在松散耦合,是否需要分包,切换语法就好,添加删除引入,不需要修改配置,不会出现历史包袱问题。
四、实现
本着约定大于配置的原则,最终我们采用方案2。
约定
分包import语法:
import module from "subpack:module"
模块解析器
基于babel-plugin-module-resolver模块解析插件进行扩展。
1.安装依赖
npm install babel-plugin-module-resolver --save-dev
2.配置babel.config.js
1、通过cli构建的项目:在项目根目录下。
2、通过HBuilderX创建的项目:安装目录下HBuilderX/plugins/uniapp-cli/babel.config.js
const fs = require('fs-extra');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plugins = [
["module-resolver", {
"root": ["./"],
resolvePath(sourcePath, currentFile, opts) {
// 解析模块路径
const [scope,pakageName] = sourcePath.split(":");
// 判断是否为分包模块
if(scope == "subpack"){
// 如果是,将npm包copy到当前引入文件所在目录
fs.copySync(`./node_modules/${pakageName}/`, `${path.dirname(currentFile)}/${pakageName}`);
// 改成相对路径引用
sourcePath = `./${pakageName}`
}
return sourcePath;
}
}]
]
...
五、写在最后
通过上述方案,暂时可以满足我们目前的业务需求。还存在两个问题:
- 通过HBuilderX创建的项目,根目录配置
babel.config.js无效,需要去安装目录下手动配置,版本升级,会被覆盖。 - 约定分包引入的npm包,其引入的npm包,是否需要一起做分包处理,目前我们是没做的,还在权衡。
如果大家有其他思路,欢迎一起沟通讨论。最后感谢一下优秀的Dcloud团队!
gin-vue-admin基于vue和gin框架的快速后台管理系统脚手架 让你的开发如虎添翼
项目文档
在线文档 : https://www.gin-vue-admin.com/
- 前端UI框架:element-ui
- 后台框架:gin
1. 基本介绍
1.1 项目介绍
测试用户名:admin
测试密码:123456
Gin-vue-admin是一个基于vue和gin开发的全栈前后端分离的后台管理系统,集成jwt鉴权,动态路由,动态菜单,casbin鉴权,表单生成器,代码生成器等功能,提供多种示例文件,让您把更多时间专注在业务开发上。
1.2 贡献指南
Hi! 首先感谢你使用 gin-vue-admin。
Gin-vue-admin 是一套为后台管理平台准备的一整套前后端分离架构式的开源框架,旨在快速搭建后台管理系统。
Gin-vue-admin 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如果你愿意为 gin-vue-admin 贡献代码或提供建议,请阅读以下内容。
1.2.1 Issue 规范
-
issue 仅用于提交 Bug 或 Feature 以及设计相关的内容,其它内容可能会被直接关闭。如果你在使用时产生了疑问,请到 Slack 或 Gitter 里咨询。
-
在提交 issue 之前,请搜索相关内容是否已被提出。
1.2.2 Pull Request 规范
-
请先 fork 一份到自己的项目下,不要直接在仓库下建分支。
-
commit 信息要以
[文件名]: 描述信息的形式填写,例如README.md: fix xxx bug。 -
<font color=red>确保 PR 是提交到
develop分支,而不是master分支。</font> -
如果是修复 bug,请在 PR 中给出描述信息。
-
合并代码需要两名维护人员参与:一人进行 review 后 approve,另一人再次 review,通过后即可合并。
1.3 版本列表
-
master: 2.0, 用于生产环境
-
develop: 2.0, 用于测试环境
-
gin-vue-admin_v2.0_dev (v2.0 不再兼容 v1.0)
-
gin-vue-admin_v1.0_stable (v1.0停止维护)
-
gin-vue-admin_v1.0_dev (v1.0停止维护)
2. 使用说明
- node版本 > v8.6.0
- golang版本 >= v1.11
- IDE推荐:Goland
- 各位在clone项目以后,把db文件导入自己创建的库后,最好前往七牛云申请自己的空间地址。
- gormv2版本初始化数据库可以利用批量创建功能,这里已经写好初始化代码,需要在main.go内打开 initialize.Data() 的注释即可
- 替换掉项目中的七牛云公钥,私钥,仓名和默认url地址,以免发生测试文件数据错乱
使用docker-compose体验本项目
- 安装 docker-compose 官方文档
# 在Linux安装 # 1.1 运行此命令以下载Docker Compose的当前稳定版本 sudo curl -L "https://github.com/docker/compose/releases/download/1.26.2/docker-compose-$(uname -s)-$(uname -m)" -o /usr/local/bin/docker-compose # 1.2 将可执行权限应用于二进制文件 sudo chmod +x /usr/local/bin/docker-compose# 使用Python的pip安装 pip3 install docker-compose -i https://pypi.tuna.tsinghua.edu.cn/simple- 使用 Docker Desktop
- Windows: https://hub.docker.com/editions/community/docker-ce-desktop-windows
- Mac: https://hub.docker.com/editions/community/docker-ce-desktop-mac/
- 使用git克隆本项目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flipped-aurora/gin-vue-admin.git
-
-
使用docker-compose up一键启动启动项目
-
# 使用docker-compose启动四个容器 docker-compose up # 如果您修改了某些配置选项,可以使用此命令重新打包镜像 docker-compose up --build # 使用docker-compose 后台启动 docker-compose up -d -
web项目预览 http://127.0.0.1:8888/admin
-
swagger文档 http://127.0.0.1:8888/swagger/index.html
-
2.1 web端
# clone the project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iexlmax/gin-vue-admin.git
# enter the project directory
cd web
# install dependency
npm install
# develop
npm run serve
2.2 server端
# 使用 go.mod
# 安装go依赖包
go list (go mod tidy)
# 编译
go build
2.3 swagger自动化API文档
2.3.1 安装 swagger
(1)可以翻墙
go get -u github.com/swaggo/swag/cmd/swag
(2)无法翻墙
由于国内没法安装 go.org/x 包下面的东西,推荐使用 goproxy.io
如果您使用的 Go 版本是 1.13 及以上(推荐)
# 启用 Go Modules 功能
go env -w GO111MODULE=on
# 配置 GOPROXY 环境变量
go env -w GOPROXY=https://goproxy.io,direct
# 执行
go get -g -v github.com/swaggo/swag/cmd/swag
# 到GOPATH的/src/github.com/swaggo/swag/cmd/swag路径下执行
go install
2.3.2 生成API文档
cd server
swag init
执行上面的命令后,server目录下会出现docs文件夹,登录http://localhost:8888/swagger/index.html,即可查看swagger文档
3. 技术选型
- 前端:用基于
vue的Element-UI构建基础页面。 - 后端:用
Gin快速搭建基础restful风格API,Gin是一个go语言编写的Web框架。 - 数据库:采用
MySql(5.6.44)版本,使用gorm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已添加对sqlite数据库的支持。 - 缓存:使用
Redis实现记录当前活跃用户的jwt令牌并实现多点登录限制。 - API文档:使用
Swagger构建自动化文档。 - 配置文件:使用
fsnotify和viper实现yaml格式的配置文件。 - 日志:使用
go-logging实现日志记录。
4. 项目架构
4.1 系统架构图
4.2 前端详细设计图 (提供者:<a href="https://github.com/baobeisuper">baobeisuper</a>)
4.3 目录结构
├─server (后端文件夹)
│ ├─api (API)
│ ├─config (配置包)
│ ├─core (內核)
│ ├─db (数据库脚本)
│ ├─docs (swagger文档目录)
│ ├─global (全局对象)
│ ├─initialiaze (初始化)
│ ├─middleware (中间件)
│ ├─model (结构体层)
│ ├─resource (资源)
│ ├─router (路由)
│ ├─service (服务)
│ └─utils (公共功能)
└─web (前端文件)
├─public (发布模板)
└─src (源码包)
├─api (向后台发送ajax的封装层)
├─assets (静态文件)
├─components(组件)
├─router (前端路由)
├─store (vuex 状态管理仓)
├─style (通用样式文件)
├─utils (前端工具库)
└─view (前端页面)
5. 主要功能
- 权限管理:基于
jwt和casbin实现的权限管理 - 文件上传下载:实现基于七牛云的文件上传操作(为了方便大家测试,我公开了自己的七牛测试号的各种重要token,恳请大家不要乱传东西)
- 分页封装:前端使用mixins封装分页,分页方法调用mixins即可
- 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员分配用户角色和角色权限。
- 角色管理:创建权限控制的主要对象,可以给角色分配不同api权限和菜单权限。
- 菜单管理:实现用户动态菜单配置,实现不同角色不同菜单。
- api管理:不同用户可调用的api接口的权限不同。
- 配置管理:配置文件可前台修改(测试环境不开放此功能)。
- 富文本编辑器:MarkDown编辑器功能嵌入。
- 条件搜索:增加条件搜索示例。
- restful示例:可以参考用户管理模块中的示例API。
前端文件参考: src\view\superAdmin\api\api.vue 后台文件参考: model\dnModel\api.go - 多点登录限制:需要在
config.yaml中把system中的useMultipoint修改为true(需要自行配置Redis和Config中的Redis参数,测试阶段,有bug请及时反馈)。 - 分片长传:提供文件分片上传和大文件分片上传功能示例。
- 表单生成器:表单生成器借助 @form-generator。
- 代码生成器:后台基础逻辑以及简单curd的代码生成器。
6. 计划任务
- [ ] 导入,导出Excel
- [ ] Echart图表支持
- [ ] 工作流,任务交接功能开发
- [ ] 单独前端使用模式以及数据模拟
7. 知识库
7.1 团队博客
https://www.yuque.com/flipped-aurora
内有前端框架教学视频。如果觉得项目对您有所帮助可以添加我的个人微信:shouzi_1994,欢迎您提出宝贵的需求。
7.2 教学视频
(1)环境搭建
Bilibili: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g4y187Bw/ (v1.0版本视频,v2.0操作相同目录不同)
(2)模板使用
Bilibili: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K4y1r7BD/ (v1.0版本视频,v2.0操作相同目录不同)
(3)2.0目录以及开发体验
Bilibili: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V411d7Gm#reply2831798461
(4)golang基础教学视频录制中...
https://space.bilibili.com/322210472/channel/detail?cid=108884
8. 捐赠
如果你觉得这个项目对你有帮助,你可以请作者喝饮料 :tropical_drink: 点我
9. 商用注意事项
如果您将此项目用于商业用途,请遵守Apache2.0协议并保留作者技术支持声明。
项目文档
在线文档 : https://www.gin-vue-admin.com/
- 前端UI框架:element-ui
- 后台框架:gin
1. 基本介绍
1.1 项目介绍
测试用户名:admin
测试密码:123456
Gin-vue-admin是一个基于vue和gin开发的全栈前后端分离的后台管理系统,集成jwt鉴权,动态路由,动态菜单,casbin鉴权,表单生成器,代码生成器等功能,提供多种示例文件,让您把更多时间专注在业务开发上。
1.2 贡献指南
Hi! 首先感谢你使用 gin-vue-admin。
Gin-vue-admin 是一套为后台管理平台准备的一整套前后端分离架构式的开源框架,旨在快速搭建后台管理系统。
Gin-vue-admin 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如果你愿意为 gin-vue-admin 贡献代码或提供建议,请阅读以下内容。
1.2.1 Issue 规范
-
issue 仅用于提交 Bug 或 Feature 以及设计相关的内容,其它内容可能会被直接关闭。如果你在使用时产生了疑问,请到 Slack 或 Gitter 里咨询。
-
在提交 issue 之前,请搜索相关内容是否已被提出。
1.2.2 Pull Request 规范
-
请先 fork 一份到自己的项目下,不要直接在仓库下建分支。
-
commit 信息要以
[文件名]: 描述信息的形式填写,例如README.md: fix xxx bug。 -
<font color=red>确保 PR 是提交到
develop分支,而不是master分支。</font> -
如果是修复 bug,请在 PR 中给出描述信息。
-
合并代码需要两名维护人员参与:一人进行 review 后 approve,另一人再次 review,通过后即可合并。
1.3 版本列表
-
master: 2.0, 用于生产环境
-
develop: 2.0, 用于测试环境
-
gin-vue-admin_v2.0_dev (v2.0 不再兼容 v1.0)
-
gin-vue-admin_v1.0_stable (v1.0停止维护)
-
gin-vue-admin_v1.0_dev (v1.0停止维护)
2. 使用说明
- node版本 > v8.6.0
- golang版本 >= v1.11
- IDE推荐:Goland
- 各位在clone项目以后,把db文件导入自己创建的库后,最好前往七牛云申请自己的空间地址。
- gormv2版本初始化数据库可以利用批量创建功能,这里已经写好初始化代码,需要在main.go内打开 initialize.Data() 的注释即可
- 替换掉项目中的七牛云公钥,私钥,仓名和默认url地址,以免发生测试文件数据错乱
使用docker-compose体验本项目
- 安装 docker-compose 官方文档
# 在Linux安装 # 1.1 运行此命令以下载Docker Compose的当前稳定版本 sudo curl -L "https://github.com/docker/compose/releases/download/1.26.2/docker-compose-$(uname -s)-$(uname -m)" -o /usr/local/bin/docker-compose # 1.2 将可执行权限应用于二进制文件 sudo chmod +x /usr/local/bin/docker-compose# 使用Python的pip安装 pip3 install docker-compose -i https://pypi.tuna.tsinghua.edu.cn/simple- 使用 Docker Desktop
- Windows: https://hub.docker.com/editions/community/docker-ce-desktop-windows
- Mac: https://hub.docker.com/editions/community/docker-ce-desktop-mac/
- 使用git克隆本项目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flipped-aurora/gin-vue-admin.git
-
-
使用docker-compose up一键启动启动项目
-
# 使用docker-compose启动四个容器 docker-compose up # 如果您修改了某些配置选项,可以使用此命令重新打包镜像 docker-compose up --build # 使用docker-compose 后台启动 docker-compose up -d -
web项目预览 http://127.0.0.1:8888/admin
-
swagger文档 http://127.0.0.1:8888/swagger/index.html
-
2.1 web端
# clone the project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iexlmax/gin-vue-admin.git
# enter the project directory
cd web
# install dependency
npm install
# develop
npm run serve
2.2 server端
# 使用 go.mod
# 安装go依赖包
go list (go mod tidy)
# 编译
go build
2.3 swagger自动化API文档
2.3.1 安装 swagger
(1)可以翻墙
go get -u github.com/swaggo/swag/cmd/swag
(2)无法翻墙
由于国内没法安装 go.org/x 包下面的东西,推荐使用 goproxy.io
如果您使用的 Go 版本是 1.13 及以上(推荐)
# 启用 Go Modules 功能
go env -w GO111MODULE=on
# 配置 GOPROXY 环境变量
go env -w GOPROXY=https://goproxy.io,direct
# 执行
go get -g -v github.com/swaggo/swag/cmd/swag
# 到GOPATH的/src/github.com/swaggo/swag/cmd/swag路径下执行
go install
2.3.2 生成API文档
cd server
swag init
执行上面的命令后,server目录下会出现docs文件夹,登录http://localhost:8888/swagger/index.html,即可查看swagger文档
3. 技术选型
- 前端:用基于
vue的Element-UI构建基础页面。 - 后端:用
Gin快速搭建基础restful风格API,Gin是一个go语言编写的Web框架。 - 数据库:采用
MySql(5.6.44)版本,使用gorm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已添加对sqlite数据库的支持。 - 缓存:使用
Redis实现记录当前活跃用户的jwt令牌并实现多点登录限制。 - API文档:使用
Swagger构建自动化文档。 - 配置文件:使用
fsnotify和viper实现yaml格式的配置文件。 - 日志:使用
go-logging实现日志记录。
4. 项目架构
4.1 系统架构图
4.2 前端详细设计图 (提供者:<a href="https://github.com/baobeisuper">baobeisuper</a>)
4.3 目录结构
├─server (后端文件夹)
│ ├─api (API)
│ ├─config (配置包)
│ ├─core (內核)
│ ├─db (数据库脚本)
│ ├─docs (swagger文档目录)
│ ├─global (全局对象)
│ ├─initialiaze (初始化)
│ ├─middleware (中间件)
│ ├─model (结构体层)
│ ├─resource (资源)
│ ├─router (路由)
│ ├─service (服务)
│ └─utils (公共功能)
└─web (前端文件)
├─public (发布模板)
└─src (源码包)
├─api (向后台发送ajax的封装层)
├─assets (静态文件)
├─components(组件)
├─router (前端路由)
├─store (vuex 状态管理仓)
├─style (通用样式文件)
├─utils (前端工具库)
└─view (前端页面)
5. 主要功能
- 权限管理:基于
jwt和casbin实现的权限管理 - 文件上传下载:实现基于七牛云的文件上传操作(为了方便大家测试,我公开了自己的七牛测试号的各种重要token,恳请大家不要乱传东西)
- 分页封装:前端使用mixins封装分页,分页方法调用mixins即可
- 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员分配用户角色和角色权限。
- 角色管理:创建权限控制的主要对象,可以给角色分配不同api权限和菜单权限。
- 菜单管理:实现用户动态菜单配置,实现不同角色不同菜单。
- api管理:不同用户可调用的api接口的权限不同。
- 配置管理:配置文件可前台修改(测试环境不开放此功能)。
- 富文本编辑器:MarkDown编辑器功能嵌入。
- 条件搜索:增加条件搜索示例。
- restful示例:可以参考用户管理模块中的示例API。
前端文件参考: src\view\superAdmin\api\api.vue 后台文件参考: model\dnModel\api.go - 多点登录限制:需要在
config.yaml中把system中的useMultipoint修改为true(需要自行配置Redis和Config中的Redis参数,测试阶段,有bug请及时反馈)。 - 分片长传:提供文件分片上传和大文件分片上传功能示例。
- 表单生成器:表单生成器借助 @form-generator。
- 代码生成器:后台基础逻辑以及简单curd的代码生成器。
6. 计划任务
- [ ] 导入,导出Excel
- [ ] Echart图表支持
- [ ] 工作流,任务交接功能开发
- [ ] 单独前端使用模式以及数据模拟
7. 知识库
7.1 团队博客
https://www.yuque.com/flipped-aurora
内有前端框架教学视频。如果觉得项目对您有所帮助可以添加我的个人微信:shouzi_1994,欢迎您提出宝贵的需求。
7.2 教学视频
(1)环境搭建
Bilibili: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g4y187Bw/ (v1.0版本视频,v2.0操作相同目录不同)
(2)模板使用
Bilibili: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K4y1r7BD/ (v1.0版本视频,v2.0操作相同目录不同)
(3)2.0目录以及开发体验
Bilibili: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V411d7Gm#reply2831798461
(4)golang基础教学视频录制中...
https://space.bilibili.com/322210472/channel/detail?cid=108884
8. 捐赠
如果你觉得这个项目对你有帮助,你可以请作者喝饮料 :tropical_drink: 点我
9. 商用注意事项
如果您将此项目用于商业用途,请遵守Apache2.0协议并保留作者技术支持声明。
收起阅读 »有谁知道吗?uniapp云打包之后接口请求不成功aa11
11dd有谁知道吗?uniapp云打包之后接口请求不成功dd11
11dd有谁知道吗?uniapp云打包之后接口请求不成功dd11
有谁知道吗?uniapp云打包之后接口请求不成功aa11
11dd有谁知道吗?uniapp云打包之后接口请求不成功dd11
11dd有谁知道吗?uniapp云打包之后接口请求不成功dd11
<语法提示库>、<uniapp-cli依赖包node_modules全更新>、< Browserslist:caniuse-lite is outdated>
HBuilderX 更新脚手架(uniapp-cli)依赖包node_modules
目录路径 HBuilderX\plugins\uniapp-cli\
进入uniapp-cli目录下,删除node_modules和package-lock.json文件,执行命令$ npm install
替换旧版本软件路径下的文件(建议删除原node_modules文件夹):
HBuilderX\plugins\uniapp-cli\node_modules
HBuilderX\plugins\uniapp-cli\package.json
HBuilderX\plugins\uniapp-cli\package-lock.json
刷新,退出重新启动生效。
HBuilderX语法提示库
目录路径 HBuilderX\plugins\
外网HX自动下载语法提示库,下载完成后,进入路径HBuilderX\plugins\,拷贝 ls 和 jre文件夹备用
进入旧版本软件路径 HBuilderX\plugins\,粘贴 ls 和 jre文件夹,刷新重启即可。
另还有个 nodeserver文件夹,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同时拷贝至目录
HBuilderX 更新脚手架(uniapp-cli)依赖包node_modules
目录路径 HBuilderX\plugins\uniapp-cli\
进入uniapp-cli目录下,删除node_modules和package-lock.json文件,执行命令$ npm install
替换旧版本软件路径下的文件(建议删除原node_modules文件夹):
HBuilderX\plugins\uniapp-cli\node_modules
HBuilderX\plugins\uniapp-cli\package.json
HBuilderX\plugins\uniapp-cli\package-lock.json
刷新,退出重新启动生效。
HBuilderX语法提示库
目录路径 HBuilderX\plugins\
外网HX自动下载语法提示库,下载完成后,进入路径HBuilderX\plugins\,拷贝 ls 和 jre文件夹备用
进入旧版本软件路径 HBuilderX\plugins\,粘贴 ls 和 jre文件夹,刷新重启即可。
另还有个 nodeserver文件夹,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同时拷贝至目录
unipush解决华为、小米、魅族收不到厂商推送的问题
1.保证厂商推送设置AppID,AppKey,AppSecret正确
2.在uniapp程序入口加入以下代码:
var pinf = plus.push.getClientInfo();
var cid = pinf.clientid;//客户端标识
console.log('cid=='+cid)
plus.push.addEventListener("receive", function(msg) {
if ( msg.aps ) { // Apple APNS message
//APNS下发的消息,应用在前台
plus.push.createMessage(msg.content, msg.payload, {title: msg.title});
} else if ( msg.type != "receive" ) { // 特殊payload标识本地创建的消息
//本地创建的消息,通常不需要处理
//注意:不要在这种情况下再此调用plus.push.createMessage,从而引起循环创建本地消息
} else {
//接收到在线透传消息
plus.push.createMessage(msg.content, msg.payload, {title: msg.title});
// }
}, false );
plus.push.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msg) {
//todo
}, false );
};
3.在unipush发送透传消息
1.保证厂商推送设置AppID,AppKey,AppSecret正确
2.在uniapp程序入口加入以下代码:
var pinf = plus.push.getClientInfo();
var cid = pinf.clientid;//客户端标识
console.log('cid=='+cid)
plus.push.addEventListener("receive", function(msg) {
if ( msg.aps ) { // Apple APNS message
//APNS下发的消息,应用在前台
plus.push.createMessage(msg.content, msg.payload, {title: msg.title});
} else if ( msg.type != "receive" ) { // 特殊payload标识本地创建的消息
//本地创建的消息,通常不需要处理
//注意:不要在这种情况下再此调用plus.push.createMessage,从而引起循环创建本地消息
} else {
//接收到在线透传消息
plus.push.createMessage(msg.content, msg.payload, {title: msg.title});
// }
}, false );
plus.push.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msg) {
//todo
}, false );
};
3.在unipush发送透传消息
收起阅读 »














